赛场争锋砺精兵——从优秀公诉人竞赛看福州检察队伍素能建设

近期,三年一度的福州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竞赛落下了帷幕,来自全市刑事检察部门的42名业务骨干,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,10名参赛检察官脱颖而出,荣获全市优秀公诉人称号,5名检察官助理获全市优秀刑事检察官助理称号,5名选手获优秀论辩奖,3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。
“这次竞赛,不管是刑事检察业务笔试,还是模拟法庭论辩,从题目设计到赛制方式的设置,都围绕着加强刑事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、一体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展开,以期更好地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目标。”福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、副检察长陈喆这样定义此次竞赛的目的和意义。
刑事检察业务笔试——将办案场景搬进考场
“考试开始!”
第一天上午8时30分许,随着此次竞赛第一场刑事检察业务笔试的开考指令发出,选手们迅速进入状态,认真翻阅试题卷,认真审题、思考,查找资料,然后敲击键盘作答。
翻阅着七本共计300多页的试题卷,鼓楼区院陈幼荷仿佛回到了平时办案的场景:“题目体量非常大,涉及刑事检察四大条线,案件疑难复杂,考点、难点密集,极大考验公诉人日常业务知识的积累和快速反应能力,也是一次体力和脑力的双重大比拼。”
“刑事检察业务笔试考题的设计紧扣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,聚焦最高检新一届党组提出的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’的基本价值追求。在案件的选择上,注重基于检察实践和法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,特别是能体现司法理念的转变和法治精神的案件。刑事检察业务笔试主要聚焦于常见多发罪名,但常见多发不代表不疑难,传统犯罪仍然有大量疑难复杂问题,如掩隐和帮信的辨析等,需要参赛选手去厘清罪与非罪、此罪与彼罪的界限。”福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袁卫东在谈到出题思路时说。
“7个卷宗涉及12个案例,且每个案例还有数个事实,涉及刑事检察各个领域,需要梳理出每个事实及相对应的定性及处理意见。题目陷阱不少,每个案例的定性都有二至三个争议意见,需要抽丝剥茧似的反复论证。”来自长乐区检察院的杨承建走出考场,还沉浸在刚才的竞赛中。
在这场耗时耗力更考验专业素养的竞赛中,选手们的桌上铺满了试题卷、各种法条、司法解释、参考资料,在试卷和资料旁,放着作答用的电脑。没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,只有专心致志地答题。
这次竞赛总共分为两个部分,第一天进行的是刑事检察业务笔试,内容涵盖普刑、重刑、经济犯罪、职务犯罪四大条线的业务,另一场是模拟法庭论辩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九个半小时的笔试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临近交卷时分,考场里敲击键盘的声音更加急促了,与之相对的,是选手桌上一份份未开启的午餐。
“这次竞赛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和时间赛跑。考前预想九个半小时很充裕,还思考要如何解乏,结果真到了考试的时候,总感觉时间不够用,根本来不及考虑饿和累。案例都是我们日常办案中常遇见的罪名和情节,在题量大、时间紧的情况下,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时间翻找法条或找材料验证,非常考验我们的法律功底。”获得本次优秀公诉人竞赛第一名后,来自晋安区检察院的郑梦晨说。
模拟法庭论辩——出庭能力大检阅
“黄安的行为应构成贪污罪。一是事前达成贪污合意。黄安与陈大发有较为固定的业务关系,近3年期间陈大发利用职务便利,伪造广告费用支出向黄安公司转账8笔163万元巨款,商人重利,这么多笔的巨额款项,黄安作为广告公司老板理应知晓这些款项是虚假的,但他不仅未拒绝,反而主动配合,体现了事前的主观故意。二是……”
“行为人黄安的行为应认定为洗钱罪。理由如下:黄安事先无贪污共谋,主观无犯意;事中无贪污手段,客观无行为;事后帮助转移赃款,系贪污既遂后,无成立贪污共犯可能,应认定为洗钱罪……”
竞赛第二天迎来了模拟法庭论辩环节——42名选手通过抽签形成21组“控辩双方”,经过1小时的赛前准备后,随即展开“攻防对决”。控辩双方妙语连珠,一场场旗鼓相当的精彩对决轮番上场。
出题人福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林应辉说,“模拟法庭论辩主要考察选手三个方面的能力。一是实战能力与临场应变,通过还原真实庭审场景,重点测试选手在复杂案件中的实战表现;二是法律适用与逻辑论证,围绕具体案例开展控辩对抗,考察选手对刑法理论、司法解释的理解深度,以及将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能力;三是语言表达与法庭策略,要求选手在限定时间内清晰表达观点,既要体现国家公诉人的庄重感,又要具备说服力。”
庭审实质化是落实“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”的关键,重大复杂案件的庭审对抗性不断增强,对公诉人的出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在高度紧张的庭审中,把握事实证据,紧扣争议焦点,做到逻辑清晰、指控有力、精准回应,并能用朴素又生动的语言释法说理,警示告诫被告人、引领教育群众,是公诉人出庭的必备素质,更是高质效办案的要求。
福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辞作为本次论辩赛的主点评,在观看完所有的论辩之后表示:“这是一场对我市检察官与检察官助理对业务能力的全方位检验,选手们通过交流、碰撞检验能力,发现不足,见贤思齐。赛场上,他们表达流畅、思维敏捷、庄重理性,让我们感受到国家公诉人的风采。希望选手们继续提升理论水平,更加关注论证的体系性。”
“模拟法庭论辩,既要有辩证思维观和广泛的知识面,又要有扎实的法律功底和精湛的论辩技巧。我注意到,在自由论辩环节,个别选手资料整合不够精练,有的过于注重攻击对方观点,不够注重攻防结合,有的论辩焦点略显分散,注意在今后庭审中优化提升。”听完选手们的精彩论辩后,福建省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林明宇点评道。
来自鼓楼区检察院的林塑斌在赛后表示:“参加本次论辩赛就是参加了一场法理与口才的激烈交锋,这是我经历成长的一次宝贵财富。不仅增长了知识,更收获了友谊,与兄弟院同事的头脑风暴,擦出了公诉激情的火花。”
公诉不止于竞赛——素能建设永远在路上
“本次竞赛,通过刑事检察业务笔试与模拟法庭论辩双环节的精心设计,全方位检验了选手的专业素养与应变能力,更激发了他们在复杂法律关系中抽丝剥茧、精准定性的实务智慧。希望各位选手能以此次竞赛为契机,继续深耕专业领域,不断提升法律实务能力,为新时代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作为本次竞赛评委的福州市人大代表林燕如是说道。
台上三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要想在法庭上展示精准无误的案件事实、进行扎实有力的证据分析、提出令人信服的公诉意见,就得准确把握“国之大者”,持续更新司法理念,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、指导补充侦查、自行补查等环节求极致、高质效,以永远在路上的态度持续提升政治素质、业务素质、职业道德素质。
本次竞赛后,福州市检察机关马不停蹄地开展练赛备战,力争下一步在全省优秀公诉人竞赛中拼出好成绩。同时,把更多功夫下在日常,坚持“学、训、练、赛、讲、评”一体推进,促进干警在实战实训、一线攻坚中锤炼综合素能。
2025年来,福州市检察院针对不同业务部门和岗位实际需求,制定2025年度教育培训办班计划,内容涵盖党性专题培训、刑事检察、民事行政、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、司法警察警务技能培训考核等各业务条线业务能力提升。上半年,已组织举办学习谷文昌精神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、普通刑事检察业务培训班、全市聘用制书记员培训班等9班次,还依托检察论坛、检察微课堂、青年干警读书会等载体平台,开展专题辅导讲座40多场,举办培训班文书竞赛、岗位练兵10多场。
贯彻落实最高检、教育部《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》,2025年6月,会同厦门大学、中国政法大学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、福州大学、福建师范大学签约共建法学教育实践基地,出台实习检察官助理管理办法,聘请高等法学院校在校生担任实习检察官助理,指派优秀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开设实务课程。依托高校丰富理论资源,举办福州市检察机关调查理论研究等培训班。围绕前沿热点法学问题、数字检察法律监督模型开发、完善“空壳”公司监管治理进路、预防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机制研究等,开展专题调研,帮助检察人员提升理论和实践认知水平,其中5个项目在全国检察系统评比中获奖,全市检察机关新入选省级以上业务专家、人才库7人。
“高质效办案离不开高素质的检察队伍。我们将持续围绕法律监督主责主业,广泛开展政治轮训、岗位练兵、业务竞赛等实战化培训,大力培养精通法律监督工作的‘工匠’‘大师’,为高质效履职办案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”福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、检察长江莉说。(罗金光 甘圆方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